妈妈,我没有装病,我想上学,呜呜呜……


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民带来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无形的压力也在人们毫无警觉下悄悄地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机能都相对不够完善,面对无形的压力,太多的青少年出现了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有的孩子情绪低落

有的孩子烦躁不安

有的孩子适应不了新的环境

有的孩子出现自伤、自杀的行为

有的孩子出现各种的身体不适

这些孩子满怀求学的欲望,却徘徊在校门之外。


他们在家里的时候,情绪相对稳定,他们的内心也渴望回归到学校,融入课堂,他们也会在前一天晚上信誓旦旦的说“妈妈,明天我去上学啦”。他们也会开心的收拾书包,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可是,第二天早晨,他们就会“现了原形”,甚至于都没来得及走出家门:

“妈,我胃不舒服”

“妈,我头疼”

“妈,我恶心”

“妈,我肚子疼”

……

各种的不舒服,束缚了孩子上学的脚步。



有的孩子勉强走到学校附近,看着同学们熙熙攘攘,说说笑笑,他们内心是孤独的,是紧张的,是害怕的,是艳羡的……看着同学们各个神采奕奕,可他们的身形和脚步是瑟瑟发抖的。同学们近在咫尺,可对他们来说,汇入人流的那几步,走起来异常的艰难。在他眼里,校园里那一幢幢高楼,就像一个个张开血盆大口的狮子,正等待着吞噬他弱小的身躯。这时候孩子们多数会出现心慌,胸闷,乏力,发抖,呕吐,头疼……最终,这该死的症状挽救了孩子,看孩子这般的不舒服,家长也就不再勉强,带孩子回家或者去医院的路上……


有多少家长陪孩子无数次的在校园外徘徊?

有多少家长无数次满怀希望又失望而归?

有多少家长带孩子无数次游荡在各家医院的各个科室,而最终查无所获?

有多少家长埋怨孩子“哪都检查了,啥毛病没有,就是装病呢,明天乖乖的上学去……”

有多少家长看见孩子淌下的泪珠,曾怀疑过孩子内心的脆弱与无助?

……


“妈妈,我没有装病,我想上学,呜呜呜……”

听见这样的哭喊,家长们可曾用心去领会?




现在的孩子太难啦!

两三岁便被推到人生的第一个起跑线上,家长会拼劲全力给宝宝选择最优秀的幼儿园,绝不能比别的孩子差;

七八岁,孩子们会面临第二个起跑线,日常学校上课,周末补习班,不管孩子是否需要,大家都在学,我家孩子也不能落下;

十三四岁,上初中啦,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家长们哪里肯放松,各种补习班就是安心丸;

十六七岁,步入高中的殿堂,人生的关键阶段,只能再加把劲,不累倒,你就得坐在桌前学习;

……


可怜的孩子

两三岁啥也不懂,就开始冲刺,

七八岁懵懵懂懂,就在加油,

十三四岁不敢停下追逐的脚步,

十六七岁的时候……

试问,这个时候,孩子想冲,还能有力气吗?


在此,我想跟家长们说“孩子要成才,但更要成人。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脱离了成人的成绩,你让她将来如何在这个缤纷的世界立足,如何能施展才华呢?”


不要把孩子当做生产分数的机器

不要把他们当做实现你梦想的工具

他累了需要休息

不高兴了需要哭泣

伤心了需要鼓励

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未来……


请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各种不适,是向你发出的求救,请用心解读。


在此,把纪伯伦的诗歌<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献给朋友们,希望大家细心品味: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