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定”男子陪诊,最后被诊断的故事。
今天来给大家讲一个门诊发生的真实小故事,大约在3年前,我还在回龙观医院做规培医生,每周四照常跟随老师出门诊,令人记忆尤新的是一位在门诊大声求救的阿姨。安静的候诊区可以听到一位女士大声呼喊:我受不了了,太难受了,医生、护士快来救救我。这时候诊室闯进来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旁边跟随着一位很“淡定”的男士,后来了解到他是一同陪诊的中年男子的弟弟。了解过女士病情后,考虑这位患者是急性焦虑发作,予以相应处置后安排家属缴费,拿药。
这时候来陪诊的“淡定”男士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在女士大喊大叫的过程中我们都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但是他却表现的出奇的淡定,并且嘴角时不时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之后他又小声的自言自语,好似与人交谈。借着缴费的空档我与这位淡定男士展开了一段对话:
李医生:什么事情让您这么高兴,不担心您嫂子的病情吗?
淡定男:有人告诉我他没事的,我有办法能治好她。
李医生:您是医生吗?
淡定男:我不是,但是我有特殊的能力。
李医生:什么特殊能力,我们很感兴趣,您愿意说一说吗?淡定男:我不和你们说,说了你们也不相信。
李医生:我们遇到过很多有特异功能的人,就像电影里面演的一样,有的人可以接收外星人信号,有的人有特殊的身份,可以拯救人类。
淡定男:您说那些都是胡编乱造的,但我这个肯定是事实。我是可以用“腹语”和那个组织的人交流,他们通过无线电的方式和我联络。你们以为外面停车场的车是随便停的吗?那些都是摩斯密码,组织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向我传达信息。北京上空每天要飞过那么多辆飞机,为什么好多要经过我的上空,这些都是有含义的。
李医生:您拥有这种超能力多长时间了?
淡定男:大约2年多了,组织内部的人员选择了我。
十分钟后中年男士陪同妻子打针回来,老师向他交代了服药方式,中年男士询问老师自己妻子本次发作这么严重,是否需要住院治疗。老师给与了否定答复。老师告知中年男士,虽然其妻子的病情看起来紧急、严重、有强烈的濒死体验,但仅仅属于轻型精神类疾病,而更应该关注的是他的弟弟,他罹患的是重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
问题:为什么轻症患者主动求治,而重症患者患病却不自知?
中年女士来院时已多日未眠,精神紧张,感受痛苦,极力要求来院寻求专业医生救治,在诊室里反复询问:医生我会不会疯掉,到处乱跑,医生我不想这样,快救救我。这位女士虽然看似“疯狂”,但是却对于疾病有一定的认知,知道自己患病,并且疾病是精神类疾病,主动求医,寻求治疗。反而在整个事件中最淡定的陪诊男士才是重性精神疾病,需要住院治疗。为何他得了重病却不知道治疗?答案是:精神分裂症使患者丧失了自知力。
问题:什么是自知力?如何评价患者的自知力?
自知力是患者对自身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自知力的评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牛津精神病学):
1、是否意识到周围其他人发现自己有异常表现(包括言行古怪、情感高涨等)
2、如果承认别人看到自己的异常,自己是否也认为这些表现和想法是异常的。
3、如果自己认识到异常,是否认为是精神方面的问题(有些患者将这些异常归因于他人下毒或者迫害所致)
4、如果认为自己精神方面存在问题,是否需要治疗。
自知力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的重要标准。
在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治疗期过后,患者的幻觉消除,妄想开始松动,医生会再次询问患者对入院时经历的一些事情的看法,如患者一直觉得有人跟踪,在单位周围的同事都在背后议论自己等。患者会对这些事情产生怀疑,认为是自己多心、敏感所致,而这些荒唐的想法是疾病导致的。当这些病态的想法逐渐消除,患者“大梦初醒”,自知力恢复,也代表着疾病的好转。
总结:自知力恢复是判断精神疾病疗效的重要途径。
-扫码关注我-
李玉龙:精神科主治医师
李医生为您解忧,祝您身心健康
扫码关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