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选择性缄默&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选择性缄默(SM)

1994年,美国心理学会推测的临床SM患儿不足儿童总数的1%,Kopp、Kamulainen、Bergman等对选择性缄默做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发病率在0. 2%~2. 0%之间,绝大多数患儿持续一年以上,一些研究显示,女孩SM患者稍多于男孩,比例为2:1.目前认为心理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原因。

临床表现:1.在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不能”说话,而在另外一些环境说话正常。2.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3.无言语障碍,没有因为说外语(或不同方言)引起的言语问题。4.是由于入学或改变学校、搬迁或社会交往等影响到患儿的生活。5.没有患诸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障碍等发育或心理疾病。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主要临床表现

1.在跨越多场景的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上存在持续缺陷,表现为下列三项:

(1)社会情感互动存在缺陷(如不能进行一来一往方式的对话;兴趣或感情的分享减少)。

(2)用于社会交往的非语言沟通行为存在缺陷(例如,言语和非言语沟通协调不良;异常的眼神接触或身体语言,不理解手势)。

(3)发展、维持和理解关系存在缺陷(例如,难以调整行为去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交友困难;对同伴缺乏兴趣)。

2.局限、重复性模式的行为、兴趣或活动,(现时或历史地)表现出以下至少两项:

(1)刻板或重复运动的动作、使用物品,或讲话(例如,刻板、仿说、排列玩具等)。

(2)坚持千篇一律,僵化固守常规惯例,或仪式化的行为模式(言语的或非言语的)。

(3)高度限制、固定的兴趣,异常强烈或集中(例如,对某物的过度着迷;固执的兴趣)。

(4)对感官输入有过高或过低的反应性或对环境中的感官因素有异常的兴趣(例如,对特定的声音有不良反应;对冷热差别不敏感;过度嗅闻或触摸物体。

本文章由聂鑫医生提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与本平台无关。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