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焦虑症是我国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年患病率为5.0%,终生患病率为7.6%。
很多焦虑症病友总是病情反复,非常痛苦。焦虑症能治好吗?有哪些治疗注意事项?今天,好心情带你一起了解!
01
我本人就是焦虑症患者。
最开始我是不清楚自己患有焦虑症的,直到后来因为出现躯体症状后到医院,被医生诊断为焦虑症,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可能病了。
上面是一位焦虑症患者的自述,焦虑症这个病,一定要去医院及早诊断。
焦虑症以过度的紧张、恐惧、担忧、回避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为主要特征。这种紧张恐惧通常没有具体的原因,或者和现实的威胁明显不相称,持续时间较长(至少3个月),不会随着客观问题的解决而消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焦虑症不仅有持续性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还常伴有不同的躯体症状。
如果在医院里经过精神科或心理科的专业人员详细的问诊及排除检查,已经确定了焦虑症的诊断,那么,下面一步就是视病情的严重程度接受药物治疗和(或)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与专业人员合作,针对一些常见的诱发焦虑症的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环境这两者因素做一些调整。一般来说,轻微性的焦虑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我调节达到自愈,而严重的焦虑症患者,必须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以期达到完全康复。
02
目前临床上用来治疗焦虑症的药物还是比较多的,常用的抗焦虑药物有抗抑郁药(如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舍曲林等)、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等)等,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所以在使用时是有一定讲究的。
比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缓解焦虑、镇静和改善睡眠的作用,而且起效迅速。但这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否则容易上瘾,并带来嗜睡、认知功能损害等副作用。而抗抑郁药可以减轻焦虑以及焦虑伴发的抑郁症状,像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有效率可达60%~70%,但它们也有一大缺点,那就是需要至少2周才能起效。
焦虑症是一种极易复发的精神疾病,为了减少复发,治疗上应遵循全病程治疗。
● 急性期治疗:主要是控制焦虑症状,尽量达到临床治愈。
● 巩固期治疗:一般至少2~6个月,此阶段病情不稳,复燃风险较大,主要是预防复燃。
● 维持期治疗:一般需要维持治疗至少12个月,以防止复发。
因此,即使吃药后感觉好多了或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也不能擅自停药,仍需继续服用较长时间的药物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复发的概率。
03
在众多心理治疗方法中,认知行为治疗是焦虑症患者的首选,可以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背后的认知根源——不合理信念,重塑患者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
在焦虑症患者的脑子里,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冒出很多关于自己和他人的负性认知:
对负面事件的可能性有过度的评估,比如坐车总是担心会出车祸,做饭总是害怕会着火等,将一些偶然的事件看成一定会发生,持续紧张和恐惧,惶惶不可终日。
过分夸大后果的灾难化想象,比如在工作中的小失误,在焦虑症患者眼里可能会被无限放大成严重的连锁反应,认为自己的错误会导致别人遭受更大的损失。这种扭曲的认知方式不仅会引发身体和行为上的焦虑反应,还可能进一步加强自我贬低,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焦虑状态。
另外,如果患者的这些负性认知没有改变,即便是疾病症状在药物的作用下得到了缓解,那疗效也不会持久。
所以,想要战胜焦虑症,改变患者的思维模式至关重要,而认知行为治疗就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进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多项研究提示,认知行为治疗在改善焦虑症状上的疗效与药物相当,而且长期疗效比较稳定。目前,它已被多国治疗指南列为焦虑障碍的一线治疗。如果你属于轻中度焦虑症,对吃药这件事比较排斥,可以试试上述方法~
焦虑症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希望大家在治疗过程中找到力量和支持,最终克服焦虑症,迎接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祝大家早日康复!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扫码关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