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猫效应——别让坏情绪“污染”了你

大家听说过踢猫效应吗?

先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公司老板因看报误时,超速驾驶被罚,仍迟到。愤怒之下,他无故训斥销售经理。经理受屈,转而对秘书挑剔。秘书不满,迁怒于接线员。接线员无处发泄,回家责骂孩子。孩子委屈,踢猫发泄,猫逃窜时引发车祸,伤及无辜孩子。


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即为“踢猫效应”的缩影,展示了情绪负面传递的严重后果。

踢猫效应,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人的不满和糟糕心情,会沿着等级的强弱向下延伸,由金字塔尖的等级最高者扩散到等级最低者,而最后那个无处发泄的最弱小者,往往就成为了最后的受害者。

美国洛杉矶的一位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自己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朋友在一起聊天,一个乐观开朗,生性活泼;另一个多愁善感,常常为了一点儿小事而郁郁寡欢。几个小时后,当加利·斯梅尔加入他们的谈话时,竟然发现,那个乐观开朗的朋友也开始唉声叹气起来。

可见,坏情绪的传递就像是一根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尽头的链条,如果我们遇上不开心的事情,就不加选择地向自己身边的人发泄,不仅会将不好的情绪传递下去,给他们带来困扰与伤害,还会影响彼此的关系和感情。

拿破仑曾经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只有控制好情绪,才能控制好局面,把握自己的人生。

如何科学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1. 先让自己缓一缓


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却风平浪静,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

2. 愤怒时选择独处


人在愤怒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理智,看谁都不顺眼,任何一件不经意的小事都会成为我们发泄怒气的借口。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远离他人,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待上几分钟,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好处。

3. 给情绪找个出口


生气不可怕,可怕的是生闷气。面对坏情绪,我们一定要学会适当的发泄,给情绪找个出口,找个空旷的高楼大声喊几句,或者下楼走走,暂时离开办公室等。

4.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放宽自己的心胸,保持稳定的心态,打开自己的格局,才是智慧之道。这需要不断的练习和认知的改变,是不容易的事,但我们不断努力行动,就会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

如果我们不幸成为了“踢猫”链条中的“受害者”,如你莫名其妙地被上级批评了一顿,或者事先已经汇报过且达成一致的工作突然被否定,还被批评一顿,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时该怎么办呢?

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自己首先应该控制好情绪,保持冷静,不要做任何对抗行为,不要让矛盾再升级,尽快去分析或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委,尝试转换角度站在对方的位置去思考。注意不让自己的坏情绪污染别人,但也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

正确的方法是:意识到情绪的问题来临时,对自己说几声“STOP,我要马上停下来”。不要让不愉快的情绪在心头存储,可以试着深呼吸,因为呼吸系统能影响情绪反应,多深呼吸几次,滚烫的情绪就会慢慢降温,帮助你恢复平静。

还要学会转移注意力,你可以暂时离开让你感觉不好的环境,出去一段时间。远离让人“情绪激动”的现场,某些时候走为上策,或者听听轻快的音乐,或吃点零食或甜食,心情都会变好,或者找一个能看到天空的地方,仰望天空,去感受大自然的辽阔,心中的郁闷之气也会随之消散。通过这些方法,你的情绪就会逐渐平静下来。

你还可以打个电话给自己生活中的朋友或家人,和他谈谈你的遭遇,无论他能否给你实质性的帮助,不知不觉间,在倾吐的过程中,坏情绪都会被疏导和排泄出来。

如果可能,尽量躲开那些情绪不稳定的人,防止一次次被“冷箭”伤害。

无论自己在职场中受了多大的委屈,都不建议把职场上的坏情绪带回家,拿家人来撒气。工作也是为了生活,为了家庭,回家后,请忘记工作中的烦恼吧。


本内容版权归好心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

扫码关注医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微信

下载APP

意见反馈